生鲜商超的品质护城河往往藏在供应商管理的细节里。优质供应商能稳定提供新鲜、安全的产品,而管控薄弱的供应商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产品问题、客诉、损耗,乃至处罚。那么,商超究竟如何系统提升生鲜供应商管理能力呢?
供应商准入是质量管理的第一关,商超要建立按品类风险分级管理的机制:
根据生鲜品类的易腐性、客诉频率、监管风险等,将品类划分为高、中、低风险。比如叶菜因易腐、农药残留风险高,归为高风险;苹果耐储、客诉少,归为低风险。
-高风险品类:制定最严准入标准。比如要求供应商具备冷链运输资质、提供每批次农残/兽残检测报告;
-中风险品类:要求供应商提供月度自检报告,定期抽查冷链设备;
-低风险品类:满足最低准入要求即可。
对高、中风险供应商,必须开展现场审核,重点核查:
-质量管控能力:符合基本的质量管理要求,这里不再详述;
-履约能力:运输车辆是否加装GPS温控系统、订单响应时效(能否快速送达);
-历史质量问题:近1年客诉率、监管抽检结果。
合作初期需签订详细的质量协议:
-质量要求:明确生鲜产品的具体指、储存和运输温度;
-违约责任:约定不合格品处理方式(如客诉赔偿比例、下架召回费用承担)、履约超时处罚规定。
到货时需严格执行验收标准,杜绝不合格品入场:
-制定验收标准:按品类和单品细化拒收项、严重缺陷、轻微缺陷的允收比例。
【案例】以以叶菜为例:
程度水平 | 序号 | 缺陷描述 | 拒收标准 |
拒收 | 1 | 农药残留超标 | 凡有I项直接拒收 |
2 | 物流温度不达标 | ||
3 | 病虫害:霜霉病、病毒病、软腐病、白斑病、炭疽病、黑腐病 | ||
严重缺陷 | 1 | 腐烂、异味 | 可接受缺陷之和<3% |
2 | 虫眼 | ||
3 | 烧叶 | ||
4 | 折损烂叶 | ||
轻微缺陷 | 1 | 萎蔫 | 可接受缺陷之和<8% |
2 | 机械损伤 | ||
3 | 畸形 | ||
4 | 高花、花蕾 | ||
5 | 发黄/枯叶 | ||
6 | 轻微、少量冻伤 | ||
7 | 黄边 |
-验收记录:详细记录到货时间、批次、数量、质检结果、验收人,对不合格品拍摄照片存档,并同步反馈供应商整改。
合作期内需动态监控质量:
-冷链运输监控:要求供应商提供温度轨迹记录,商超核对运输全程温度,若中途温度异常,即使产品外观正常也需拒收;
-货架定期抽检:按品类风险制定抽检频率(比如高风险品类每周1次、中风险每两周1次),检测项目包括农残、微生物、感官等,不合格批次立即追溯货源,要求供应商整改并重新检测合格后恢复合作。
遇到客诉需快速响应并通过数据定位责任:
-客诉分级处理:轻微客诉(如叶菜轻微萎蔫)现场退换;严重客诉立即下架涉事批次,根据食品安全影响完成召回并上报监管部门;
-数据分析:每周汇总客诉数据,针对性优化管理或追溯整改。
CTI南宫NG28检测食农及健康产品事业部针对生鲜商超供应商管理痛点,提供以下技术支持:
-供应商审核:专业团队开展工厂、基地审核,输出风险评估报告;
-检测服务:覆盖农残、兽残、微生物等检测项目,支持快检和实验室检测,助力验收与抽检。
生鲜商超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从准入到售后,每一步都需精细化管理。CTI南宫NG28检测愿以专业技术和全链路服务,助商超实现供应商质量可控,用稳定的供应链赢得消费者信任。